从两会报告看民航的后疫情时代 - CADAS
2020-05-28
民航资源网 陈妍冰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整体感觉是个收敛的基调。我们大致盘算一下,今年财政扩张的增量实际上明确的是2.6万亿,其中1万亿是特别国债,还有1.6万亿是新增的专项债。如果按照2020年财政赤字率目标3.6%算,今年财政赤字的规模大概比去年扩大了1万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赤字扩大主要来自于财政收入的减少,财政支出并没有增加多少。在中国流转税制的情况下,反映的不是经济扩张效应,而是经济收缩的结果。疫情冲击阶段,企业停工停产,没有经济流量;复工复产阶段,减负减税,总体税收显著减少。所以财政扩张的真正主体是前面讲的1万亿的特别国债和新增1.6万亿的专项债。同时报告中特别强调,1万亿特别国债将以特殊转移支付,全部用于地方,不是对应项目的扩张,更多的是解决因为疫情的冲击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要做到“保财政,保钱粮,保核心价值”。而真正对经济有财政扩张效应的是1.6万亿专项债,配套银行的信用带动一些新建的基建项目,这是财政扩张的效果。 在“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速为零”的背景下,随着国外疫情愈演愈烈,而国内疫情正在步入后疫情时代时,中国民航该何去何从?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下几个影响民航运力恢复的客观因素。 1、美元汇率 中美政治摩擦在贸易战、网络战、5G技术安全、涉港问题之后,在新冠病毒来源的问题上再次凸显。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对香港实施安全法律,而11月份美国大选预热在即,打击中国拉选票是特朗普的必杀技之一,因此中美摩擦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升级将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渠道受到影响。所以,摩根大通认为美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会动摇,那么可以看到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基准汇率将很难击穿7.0的关口。 2、航空煤油 5月15日IATA公布的四月航空运输业行情观察报告中,预测2020年航油均价将恢复到48.6美元/桶。参考历年航油数据和OPEC减产保价的相关因素,中国航司年均燃油成本将重新回到3000元/吨。 3、旅行和边境管制 在全球疫情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中,欧盟面对区域内经济萎缩的态势已按捺不住。5月13日欧盟发布了逐步恢复夏季旅行政策指南,希望各成员国分阶段取消旅行和边境管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5月15日重新开放了相互的边界。作为此前欧洲疫情重灾区的“意大利”在5月16日宣布,将于6月3日重新开放边境。法国、德国、希腊、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冰岛及瑞士等国,均有意愿于6月15日左右或7月初开放部分边境。和欧盟拥有同样急迫的心情,希望抓紧解封边境的还有美国。在两次拒批中国接回留学生临时航班的申请后,却又要求民航局批准六月美国航司复航中国。 无论如何,“解封”势在必行。而除了刚性需求外,国际航线能否被提振,仍然取决于民众对于输入性疫情的担忧和个人经济收入恢复的不确定性。近日IATA对未来五年全球经济活动和航空运输业的复苏作了预估,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活动恢复到2019年水平,而旅客周转量推迟两年在2023年恢复到2019年的数据。 4、“五个一”政策 3月26日民航总局下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的通知》,其中“五个一”内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即: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5月13日民航总局为了规范因航司超售和航班临时取消导致旅客出行难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国际客运航班计划编排和机票预算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内外航司需提前向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申请预先飞行计划,5月份申请6至7月份、6月份申请8月份、7月份申请9月份,且航司不得在批准复航前预售国际机票。9月份之后是否延期,目前仍然不确定。 5、中国旅客订票行为模式的改变 IATA发现三月至五月中国国内市场上旅客订票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绝大多数中国旅客正在摒弃提前订票的行为。观察数据显示,临近7天订票的旅客人数占总人数的79%,高出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区间落在0-3天的订票旅客。分析主要的影响原因为,一是前期国内航班临时取消率高达17%,旅客担心航班被临时取消而不愿意提前订票;二是受到“白菜价”机票和60%左右客座率的双重影响,旅客不担心因临近出票,票价提升而带来的高额出行成本。而航司在面对旅客行为模式变化的同时,还需要应对高铁的冲击。 6、机源存量 在国外航司加快老旧飞机退役时,国内航司却没有飞机可退。国内航司飞机机龄都很年轻,三大航平均机龄6年多一点,海航还更年轻一些。而国外航司频频宣布破产又使得飞机租赁市场雪上加霜,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找飞机不是中国航司所面临的槛,而已有的飞机订单该如何消化、市场如何放量是症结。 2020年即将过半,在疫情发展越来越明朗的情况下,人们出行的意愿有怎样的变化?我们可以分两个阶段和三个层面来看:第一阶段到2020年底,首先经济恢复层面,国内经济在三季度末有望回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国际主要经济体受到疫情趋缓的利好影响下在四季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其次旅游振兴层面,各国各地区都将花大力气投入在旅游市场,但是人们出行意愿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复苏和公共卫生安全逐步放开的两面限制,不会呈现出2003年SARS过后报复性地增长;最后民航预期层面,防疫物资和各国逐步解封后凸显的刚性出行的需求会持续拉动客货运市场,然而国内市场上高铁班次的稳定性、时刻的密集性、旅客候车时间短、第一次改签免费等特性对民航的冲击会较为明显。第二阶段是2021年上半年,首先全球经济回暖,将在2021年中期回到2019年的水平;其次旅游市场升温,人们出行意愿100%的释放,会不断刺激各国各地区出台新形势下的优惠组合政策;最后民航复兴展望,国内民航市场将会迎来真正的小阳春,而国际市场在疫苗上市之后可能才会回到正常状态。 面对如此复杂的后疫情时代,民航新业态的思考有哪些? 一是公共卫生安全与数字化出行。从此次新冠疫情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要点:一是新冠病毒可能成为长期问题,二是人员信息的跟踪是落实隔离措施的必要手段。因此无论是机场还是航空公司,都需要重新审视现有应对疫情的应急预案。结合大数据,尽快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出行。既可以进一步推动旅客低碳出行的落地,也有利于提高旅客在换乘过程中安检的效率,也有利于航司或机场追踪旅客流向,为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然而我们也必须要关注到数字化背后的旅客信息泄露、多系统数据对接、个人信息实时更新等民航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 二是新快线和新市场。复工复产中定制包机航线,是否将引发出新快线和新市场?前期有报道称,东航计划在20年夏秋换季后,根据市场情况,着手新增北京大兴与广州、深圳、成都、重庆4个城市间的商务航线。而新快线、新市场的培育需要机场补贴和航司投入的共同努力,以实现短期刺激旅客流量的激增,长期稳定地方出行需求和航线运营效益之间的平衡。 三是客改货短期行为的长期化。客改货的目的是提升航空物流能力,以对应国内外防疫和救援物资转运的需要。然而疫苗上市的延期,催生了疫情常态下的新供给需求。主要航空货站周转率超级化,也促使了进一步提高航空货运整体发展的需求,加快对跨境电商的配套,建设航空物流枢纽,新建或改造专业货运机场,搭建综合性航空物流信息平台等。 四是新基建中的服务升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新基建,除了耳熟能详的5G、大数据、新能源以外,与交通运输业相关的是轨道交通行业,即: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要求,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2020年交通运输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民航投资900亿元,并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研究。对于民航智慧出行深度挖掘的核心落在了提高服务满意度这个点上,包括:旅客换乘服务、票务服务、特殊群体客运服务、生活性物流服务、跨业新消费等等。 最后,民航发展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是地方经济的支持。在加大对支线和通用航空的补贴的同时,也急需当地旅游市场各项组合式优惠刺激政策的配套。在吸引境内旅客流量的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境外旅客的需求。从当前各国通过旅游救市的急切态势来看,境外放开的速度有可能将早于中国,那么势必会反向影响中国国境打开迎接八方来客。因此,有针对性地提高主要客源国来华签证的便利化,实行电子签证、部分城市免签证等措施,对于拉动地方经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CADAS(www.CADAS.com.cn):祝君安好,共抗疫情。 商务合作:13739233530/lixiaolei@variflight.com